2015-10-28 14:00:00
世界衞生組織將加工肉製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指每日食用50克,患上結腸直腸癌機會增加18%。北美肉類協會反駁,指癌症並非由單一食物造成。衞生署指一直有提醒市民進食加工肉類可引致大腸癌。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世衞的公布是反映已有的證據,但除非經常大量食用或有家族病史,否則毋須過份擔心。
2015-10-27 12:13:00
對於世界衞生組織將加工肉製品列為致癌物,有市民說,日後會盡量減少進食,不過有凍肉店就相信,只會對生意造成短暫影響。
有學者表示,世衞最新的公布,是反映已經有證據顯示,此類食品和癌症的關係,除非經常大量食用,或者本身有家族病史,又或者中央肥胖等高危因素,否則毋須過份擔心。(香港電台新聞部)
2015-10-27 10:07:00
世界衞生組織將加工肉製品列為致癌物,有營養師認為,市民應該盡量避免進食加工肉和醃製品,盡量進食新鮮肉,並以多菜少肉作為飲食習慣。
香港癌症基金會註冊營養師周倩蕾在本台節目說,本港患腸癌及胃癌人數不斷上升,港人的飲食習慣,很多人都喜歡吃加工肉製品,但很難確定兩者有直接關係。
周倩蕾說,很多火腿或腸仔,在製作時會加入亞硝酸鹽,進食後在胃部可能成為致癌物質,而煙肉等製品,在高溫處理下,亦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她建議,不要定期進食這類加工肉製品,但每星期可以進食少量,而紅肉則可以隔日,吃大約一個手掌大小的份量。(香港電台新聞部)
2015-10-27 06:50:00
世界衞生組織將加工肉製品列為致癌物,與煙草、石棉、柴油廢氣等看齊。報告指,人類每日食用50克煙肉、香腸和火腿等加工肉類,患上結腸及直腸癌的機會,會增加18%,但並不意味加工肉對人類的危害程度等同吸煙。
至於食紅肉,除了可能導致結腸直腸癌,亦與胰腺癌、前列腺癌有關。專家表示,研究並不是叫人戒掉加工肉類,只是減少攝入量,患癌的風險仍較吸煙低很多。
北美肉類協會反駁報告,指癌症的成因複雜,並非由單一的食物所造成。(香港電台新聞部)
劉錦輝老師
美國計劃立法,全面禁止食物中加入人造反式脂肪,並給予食品業界三年期限,讓他們可以修改其配方。關注團體表示歡迎,認為是爭取食物安全的一大勝利;製造商則表示失望,部分更指難以更改原材料,有可能要停止製造相關食品。
政府要保障市民的健康,這個沒有多大爭議;禁用已證實有害的物質,聽上去亦理直氣壯。但在公共衞生層面,政府應否要以立法方式將所有相關物質移除?香港政府又是否應該跟隨?
對於前者,如果是,那麼要禁止的類別將極多,高甜度、鹽度食品亦與不少長期病患相關,恐怕亦「難逃一劫」。油炸食品亦有致癌物質,看來很多美食都要說再見。延伸下去,要禁的甚至不止是食物層面:大眾都知道吸煙危害健康,政府是否應該完全禁止售賣,像吸毒一樣?
所以,政府需考慮市民的反應,不宜同時開啟數條戰線,引來大量反對聲音,而且宣傳和教育工作亦需時間;政府宜將這些物質的相對嚴重性排序,先處理容易執行或爭議較少的。政府更應與業界溝通,給予相關的技術協助,減少衝擊,影響食物供應的穩定性。手法上,政府宜考慮是否一定要以立法形式解決?有些情況可否以指引、自願性質處理?
這亦引導我們思考後者:香港政府應否跟隨?明顯地,在操作層面上需要顧及很多其他因素,不是有原則便可解決一切。外國有先例不等於我們必須跟隨,特別是當先例尚未成為一些國際標準的時候,各國的規章並不完全相同,斷不可能全部跟隨的。香港可以參考他人,但最終都是走自己的路。
其實,市民的力量可能比政府更大,好像市面上的低糖、天然、有機食物越來越多,明顯地市場有此需求,大家對健康意識和追求高了,食品商亦不得不留意,根本不用政府「出手」。以此方法達到公眾健康,更有長期效用。
話又說回來,就算健康意識再高,但不健康食品偶一為之,也是人之常情,千萬别完全取締啊!
致癌物質(Carcinogen)是指任何能導致生物產生腫瘤細胞的物質或輻射,來源於食物、自然環境、化學物、甚至是生物體內。致癌物質會破壞細胞基因的正常運作,令細胞突變或異常分裂,發展成腫瘤。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目前1000多種致癌物質分為四類,其中第一類經鑑定對人類確定致癌的物質約100餘種。
新聞摘要:
世界衞生組織將柴油引擎排放的廢氣,由可能致癌提升為確定致癌物級別,危害等同香煙、砒霜和石棉等有害物質。世衞的專家指出,使用柴油發動的汽車、火車、輪船和發電廠,都會釋放有害的致癌物質,是導致肺癌的原因之一,並會增加患膀胱癌的風險。是次研究希望推動各國採取行動,減少排放柴油廢氣。
健康觀念(health concept)是人類對於自己身體的生理和心理保持健康狀態,遠離傷患危疾,機能得以正常運作的觀念,包括健康知識的認知,進行健康行為如注意日常生活飲食和衛生習慣、作息時間和運動量等。健康狀態雖有相對客觀的標準,但科學的發展、文化及宗教等因素,會令人們對健康觀念有不同的解讀。
新聞摘要:
浸會大學訪問三千多名市民,發現部分市民作息和飲食習慣不健康,導致體力提早老化。調查年齡介乎5至74歲,其中以25至39歲男士的問題最嚴重,學者分析這批男士正值事業搏殺期,忙碌工作導致飲食不穩定而損害健康。浸大體育學系教授鍾伯光說,市民早於30歲出現精神、視力大倒退,是提早老化的警號。
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是聯合國內衞生問題的指導和協調機構。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健康威脅,沒有國家能單獨解決。世衞要協調各國,對全球衞生事務提供領導,擬定衞生研究議程,創制規範和標準,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監測和履行全球衞生行動,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準的健康。
新聞摘要:
陳馮富珍成功連任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任期將於7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她在日內瓦表示,在第二個任期內將繼續致力改善全球婦女的健康水平和非洲民眾的醫療條件,實現衞生醫療的全民普及,並加強全球衞生體系建設、慢性病防治、衞生安全、通過衞生發展促進減貧、心理健康和殘障人士保障等工作。
Copyright © 2019 eTVonline.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